IMG_0906.JPG

《第一個被遺忘的人》是以一對母子、兩種角度書寫的書。

描述母親得了失智症後的生活,母親從三年前的某一天開始講起,而兒子則是從那一天的三年後開始。

自從母親罹患失智症後,兒子就擔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無論是陪同就醫或照顧生活起居,全都一人包辦。

罹病後三年,母親竟然忘了這個隨時都在身邊的兒子....

雖然知道是疾病造成,但兒子很難釋懷,為何獨獨忘了自己。

曾經,以為自己的外公得了失智症,開始出現一些奇異的舉動,因為在醫院工作的關係,很快地安排了就醫。

因為我知道這是不能拖的,與其不想面對,不如先做些檢查。還好,檢查結果並不是,只是正常老化和從前的生活習慣造成。

在以為外公失智症的這段時間,利用過年期間,所有的阿姨都返回花蓮,我簡單告訴大家若是失智症可能會發生的事。

當然,大家覺得不會這麼嚴重吧?

家族裡只有我們一家住在花蓮,是離外公最近的,當然會覺得照顧外公的責任會落在自己身上,光想就覺得焦慮。

外婆過世之前,外公和外婆兩老住在鄉下老家,住了一輩子,突然要改變住所,一般人都需要花時間適應,更不用說是老人家了,搬來花蓮一起住這個選項直接打叉。

住機構好嗎?一樣先是更換環境的問題。

請外勞好嗎?把外公交給一個陌生人,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好像不太放心。

想了很多,也討論很多,我們都忘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外公本人的意願」。

沒有人敢開口,也不知道怎麼開口。

最後我也忘了是誰先提起的,只記得外公很抗拒,外公覺得目前的自己還有能力獨自生活,若真的到了那天,他會主動告訴我們、請我們幫忙。

就這樣維持現狀,又過了幾年,外公依舊獨自住在老家,生活頗愜意。

好像有點離題了。

在工作當中,遇到一些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忘記回家的路、忘記關門窗、忘記關瓦斯、忘記幾天前發生的事,但卻記得年輕時、數十年前的事,清清楚楚。

懷舊治療是我一直想學的,藉由思考,讓長輩不要退化得這麼快。

生命回顧也是我一直想做的,陪著長輩一起回顧自己的生命,不論是好的、壞的、開心的、難過的都好,讓長輩記得自己這輩子過得多麼豐富、精彩。

生命走到最後,臨終前與最親愛的家人道別、道謝、道愛和道歉,讓長輩能真的「善終」。

面對摯愛的家人罹患失智症,心態的轉換很重要,若是當作負擔,生活勢必會更辛苦;若是當作人生必經之路,應該會輕鬆許多。

如何做出最妥善的安排,既不違反長輩的意願,也不會增加照顧者的負擔,真的很難。

看到太多子女是用騙的方式讓長輩住進機構,子女提出希望我們配合演出時,我總是馬上拒絕,因為我知道長輩其實是知道自己健康的變化,長輩擔心的不是住進機構,而是害怕被丟棄。

所以我會建議子女直接帶長輩到機構裡參觀,看看環境、看看其他的住民。

這本書細膩且深刻的情感描述,帶出我生活及工作上的省思。

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到底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家人能在一起生活,就算貧窮也是幸福的。

 

奈奈  2017.03.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ene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