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鐳女孩
作者:凱特‧穆爾
出版社:商周出版
西元1898年12月,居禮夫婦將發現的第二個元素命名為「鐳」,並在研究過程中創造出「放射性」這個單詞。「鐳」元素的發現,為當時社會的帶來重大的影響。
西元1903年,由鐳主導的新產業開始發展,本書的故事就是奠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群在鐳錶盤工作的年輕女工,身體上及口腔因不明原因出現潰瘍及骨骼碎裂,對生活及工作造成相當嚴重的影響,除了身體上的疼痛難耐,更大的問題是影響了全家的生計,女工的薪資本來就非常微薄,生病之後不但失去工作收入,更增加了就醫上的花費。愈來愈多女工出現類似的症狀,就醫多次仍找不出病因,類似的疾病症狀讓一位醫生開始懷疑這些生病的女工是否具有共同點,於是展開訪問、驗證及訴訟的歷程。
貧窮的女工如何對抗人力、財力都充沛的公司?不用懷疑,一定是困難重重。
這讓我想起一部台劇「最佳利益」,有一段劇情是工廠的汙染造成當地居民罹患癌症,律師們組成公益律師團進入當地,為生病的居民和家屬研擬向工廠求償的計畫,過程遭遇居民的質疑、不明人士恐嚇和工廠的搗亂,看著因疾病而死亡的居民愈來愈多,這群律師加快速度為居民討回公道,因為癌細胞的侵蝕速度遠比訴訟進行來得快多了,如果所有生病的居民都沒能親眼看到訴訟結果,輸或贏似乎變得沒那麼有意義了。不顧家人反對,硬撐著病體,親自出庭說明自己患病的經歷,讓「眼見為憑」把證據的效果放到最大。
在被稱為「鐳女孩」的這群女工身上,我看到同樣的故事,醫師和律師為了幫女工們討回公道,運用群眾力量,鐳女孩們親上火線,有的出庭作證,有的接受報章雜誌的訪問,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誠實的揭露到大眾眼前,雖然第一批生病的女工都很清楚自己將不久人世,卻還是願意盡己之力,揭穿工廠的謊言,為其他同樣受害的女工爭取該有的權益,儘管自己可能享受不到,也願意一起攜手迎戰。
還好,最後贏得了訴訟,也促進國家訂定相關的工作法令,保護眾多的工作人口,為往後的社會開創一片新的平等氛圍。
奈奈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