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在所有母親之間

作者:艾希莉‧歐娟

出版社:商周出版

 

在正式開始看這本書之前,我回想自己當母親這7年多來所發生的點滴,想像一定會很有共鳴,果然,邊看書邊點頭,心有戚戚焉啊!

 

我一直都相信,童年經驗會影響一個人很深很遠,父母是我們出生之後第一個接觸及模仿的對象,很多口語及行為的學習都是來自父母,不知不覺中很容易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才會說「身教重於言教」。

 

本書以兩條故事線同時展開,以主角幼時及成為母親之後同步進行,更能看出童年經驗及父母行為對主角往後的影響。主角幼時並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關注與愛,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己照顧自己,當主角向父母索取愛時,得到的回應是漠視,久而久之,主角學習到冷漠的人際互動方式,這樣的互動方式影響了主角的一生,包含與先生、小孩的相處。雖然主角不喜歡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方式,也時常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不能成為好的母親,但卻不自覺地複製了自己母親對待小孩的模式,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與對立,甚至是互相憎恨,再加上後續發生的意外事件,主角與女兒的關係更是陷入冰點。

 

面對意外事件的發生,主角一定充滿了自責,為了讓自責與悲傷有出口,主角找了一個責怪的對象,我無法表達這樣的因應方式對不對,只能說是可以理解,若不這樣做,主角一定無法擺脫良心的譴責,不過我並不認同將罪惡感和自責轉嫁到其他人身上的做法,不管意外發生的真相為何,對這個第三者都是不公平的。

 

女性,從家中的女兒轉變為母親後,被社會賦予太多的責任與期待,小孩生病是媽媽的錯、小孩受傷也是媽媽的錯、沒餵母奶更是母親的原罪,沒有當過媽媽的人無法完全理解這些期待和責任有多沉重;從懷孕開始,女性的身體和生活都發生巨大的轉變,正當女性還在復原、調適時,同時又要擔負起照顧小孩的大部分責任,多重壓力之下,媽媽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憂鬱或情緒失控,以我自身的經驗,這時候過多的關心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壓力,其實只需要陪伴和適時伸出援手就可以了,或是讓媽媽有自己單獨的時間可以稍作喘息,例如將小孩暫時帶離就是很好的方式,讓媽媽可以好好睡個覺、慢慢地吃個飯或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暫時抽離媽媽的身分,稍作休息之後就能調整好心情,再度回到媽媽的角色。

 

奈奈  2021.05.26

arrow
arrow

    lovenene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